“酒是陈的香”,这句古语在传统酒文化中广为流传,而“茅台三十年”等广告词的出现,更是让“年份越高、品质越好”的观念深入人心。这种观念在白酒领域是否真的站得住脚?本文将深入探讨白酒年份酒的真相,以期让消费者对白酒年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。

年份酒的起源与现状
白酒的年份说起源于90年代,安徽的古井贡酒引入了“年份原浆酒”的概念,成为白酒行业尝试年份酒的前驱。随着市场对年份酒的追捧,白酒年份酒的乱象也日益严重。
年份酒的定义与标准
年份是指酒在橡木桶中熟成的时间。对于不同的酒类,年份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。威士忌以其在橡木桶内熟成的时间来计算年份,白兰地则通过VS、VSOP、XO等等级顺序来表示年份,而葡萄酒则标注的是酿酒葡萄的采收年份。
白酒年份酒的乱象
尽管白酒年份酒的乱象在业内早已有所耳闻,但具体到市场,问题依旧严重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乱象:
1. 年份标准缺失与质量检测技术的空档:一些酒企钻年份标准缺失和质量检测技术的空档,以次充好。只要有那么点陈年老酒就可以算作“高年份”的佳酿,而酒企们也甭管1滴、2滴,只要加的有,就号称30、50年佳酿。
2. 无视基本商业逻辑:一些酒企成立不到5年或10年,就大肆推出号称20年、30年陈酿的年份酒。
3. 中低档白酒也标上“年份”称号:一些酒企在一些中、低档的白酒上也标上“年份”称号,无视有些种类的白酒根本不适合陈年的事实。
白酒年份酒的乱象,让消费者对白酒年份产生了质疑。为了使白酒行业更规范地发展,有必要对年份酒的定义、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明确和规范。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,理性对待白酒年份,避免盲目追求年份而忽视了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