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酒曲概述

酒曲是酿酒过程中的关键发酵剂,其生产方法直接影响着酒的品质。本文将详细介绍酒曲的制作过程、原料及所需设备,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酒曲的制作原理。
二、白酒酒曲的制作方法
白酒酒曲分为大曲和小曲两种,分别适用于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。以下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,介绍酒曲的制作方法。
1. 原料粉碎:将大麦与豌豆按比例配好后混匀粉碎,要求细粉占20~30%。
2. 踩曲:将粉料加水拌匀,在曲模中踩成曲坯,含水量为36~38%,要求踩得平整、饱满。
3. 入房排列:调节曲室温度在15~20℃,将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,每层放置芦苇秆,再放置一层曲块,共放三层。
4. 长霉:封闭曲室,温度逐渐上升,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,36~37小时后品温升至38~39℃,控制升温缓慢,使上霉良好。
5. 晾霉:打开门窗,揭去保温层,排潮降温,翻倒曲坯,拉开间距,使曲坯表面干燥,固定成形。
6. 起潮火:封闭门窗进入潮火,品温升至36~38℃,翻曲,曲层增到六层,排列成“人”字形,1~2天翻曲一次。
7. 大火(高温)期:开启门窗调节品温,保持44~46%的高温7~8天,每天翻曲一次。
8. 后火期:曲坯逐渐干燥,品温下降,后火期3~5天。
9. 养曲:后火期后,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,品温控制在28~30℃进行养曲。
10. 出房:将曲块出房,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。
三、药小曲的制作方法
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,以生米粉为原料,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。
1. 浸米:将大米浸泡3~6小时备用。
2. 粉碎: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,过筛。
3. 配料接种:以3/4的米粉用于做坯,余下1/4的米粉用作裹粉,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%,陈曲粉为2%,水为60%,拌匀。
4. 制坯:制成酒饼,切成粒状,筛圆成酒药坯。
5. 裹粉:将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,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%。
6. 培曲:室温控制在28~31℃,培养20小时后,品温控制在33~34℃,24小时后室温控制在28~30℃,品温在35℃以下,保持24小时。
7. 出曲:成熟的曲取出后干燥或晒干,贮藏备用。
四、液态酒曲最佳配方
液态酒曲在发酵过程中,口感和品质有所改善和提高,出酒率增加。
原料:大米(或米粉),要求无霉变、无虫蛀、无污染。
发酵剂:熟料液态酒曲。
五、生产纯根霉酒曲所需设备
生产纯根霉酒曲需要发酵罐、通风系统、温度计、湿度计、pH计等设备。
六、酒曲发酵最佳温度
酒曲发酵温度在20~30℃最适合,发酵缸内温度不超过36℃,夏季注意通风降温,冬季注意升温保温。
七、制曲生产工艺流程
1. 准备小麦,淘洗、晾干。
2. 碾碎小麦,与酵母、麻叶等材料混合。
3. 填充曲模,密封。
4. 成熟后取出,堆放。
八、古人对酒曲的发现
早在唐朝时期,人们就开始使用酒曲酿酒。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,人们逐渐发现了酒曲的制作方法和酿酒技术。到了宋代,酒曲成为酿酒的基本原料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和标准。明清时期,酿酒技术得到了更为完善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