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台酒,作为中国传统的特产酒,不仅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上乘的内在质量而闻名,更因其悠久的历史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在中国政治、外交、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,被誉为“国酒”。本文将围绕茅台酒的历史、产地、酿造工艺、国酒地位以及相关人物等方面展开讨论。

一、茅台酒的历史与地位
茅台酒,产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,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它与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的苏格兰威士忌、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,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酒“茅五剑”之一。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“酱香突出、幽雅细腻、酒体醇厚、回味悠长、空杯留香持久”,其独特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。
二、茅台酒的产地与酿造工艺
茅台酒的产地是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,这里群山环峙,形势险要,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。赤水河水质纯洁清甜,含有少量矿物质,正好酿酒。茅台酒的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,受环境的影响,季节性生产,端午踩曲、重阳投料,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。
茅台酒的酿造工艺独特,主要用小麦制曲,经八次发酵,贮存二三年后方可出厂。其独特感官指标是:酒液无色透明,饮时醇香回甜,没有悬浮物及沉淀,酒香突出,幽雅细腻,酒体醇厚,回味悠长,空杯留香持久,经久不散。
三、茅台酒成为国酒的原因
茅台酒能够获得“国酒”美誉,一是历史悠久名声在外;二是制造技艺难以替代克隆,尤显珍贵;三是特殊的历史贡献,国家推崇,民众公认。
茅台酒在1952年第一届评酒会上被评为“四大名酒”之一,并在随后的四次评酒会上一直高居榜首。1915年,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,自此得以扬名世界。1935年,红军四渡赤水,在茅台镇休整,茅台酒解乏止痛消炎、精神犒赏的效果对于连续作战的红军战士而言相当于久旱逢甘霖,给红军战士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建国后,茅台酒因其优良的品质和象征意义,作为国宴用酒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时刻。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,茅台酒成为中国代表团招待会用酒,并因其优秀的品质,一下子成了宴会上的话题,发挥了沟通桥梁的作用。茅台酒还见证了中日、中美邦交正常化,以及许多重要历史事件。
四、茅台酒厂董事长职位
贵州茅台董事长已属于公众人物,地位、声誉远非一个正厅级所能相提并论。茅台集团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,正厅级,所以茅台集团的级别不会超过其控股股东。但茅台是贵州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税收来源,在贵州省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。
五、茅台酒创始人
茅台酒的创始人之一是王立夫,他于1915年创立了著名商号“天和号”,酿造当地人称的“茅台烧”。1915年,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,王立夫因此成为茅台酒的创始人之一。
六、茅台酒成为国酒的总结
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“国酒”,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、独特的酿造工艺、上乘的内在质量、深厚的酿造文化,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、外交、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、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。茅台酒不仅是一种美酒,更是一种文化、一种精神,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