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老铁们,大家好,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茅台酒瓶怎么能灌进酒,以及茅台酒如何灌回去的相关问题知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,谢谢大家了哈,下面我们开始吧!

一、茅台酒瓶有孔正常吗
1、不正常,首先茅台酒打孔是指造假者用针在酒瓶瓶身上打孔后,将瓶内真酒抽出或对跑酒的老酒补充酒新酒,灌装入其它酒的一种伪造假酒方式。
2、打孔茅台酒除了里面的酒是假酒,瓶身外观包括正、背标胶帽等都是真的。如果单凭外包装设计及相关防伪来检验真假难度相对较大。那打孔茅台酒该如何鉴别?具体如下:
3、常见打孔位置:瓶底(主要是字母OL或麦穗之间)、瓶身(正、背标之后)、瓶嘴位置、瓶盖胶帽和封膜下面。
4、在光线充足的灯下仔细观察瓶身表面,重点观察瓶盖附近、天地盖底座、酒标后面、瓶底字体图案凹陷处等等,边观察边用手摸瓶体有无凹凸点。这里注意区分出厂瑕疵和人为凹凸点。
5、用强光手电灯从瓶身正背标之间空白处照射瓶体,尤其注意看正背标有无小黑点,同时要注意区分瓶体瑕疵点和黑点的区别。因为打孔破坏了瓶身位置原有的纹理,打孔后无论填充什么材质,用强光照射瓶身,瓶身都会出现小黑点。一般打孔的位置躲藏在正背标黑色部位,就是为了躲避这步检查。
6、茅台酒的酒花大,持续时间长。摇晃瓶身后在强光手电筒下能看到酒花的阴影,听酒花的声音能够判断里面是否被灌有其它酒(非专业人员判断难度相对较大)。
7、年份较老的茅台酒,泡水后正背标会自然脱落,年份较新的茅台酒可以在不损伤正背标的情况下,用刀片完整刮下来(非专业人士,请勿模仿),检查正背标内部是否被打孔。
二、饭桌常客茅台只进不出它是如何灌装的
1、现在在白酒市场上地位最高的就是国酒茅台了,不仅是因为他的味道,更加的是国人的情怀常喝酒的人都知道,茅台酒为了防止别人用真酒瓶灌假酒,设计的酒瓶是只能往外面倒酒却不能灌进去。
2、茅台酒只出不进,那么市面上那些假酒到底是怎么灌装进去的呢?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,看完瞬间涨知识,茅台酒的瓶口有一颗珠子,这个设计带来的优点就是从瓶口是没有办法把酒水放进去的。这时候就有人要问了,商贩是怎么做到真酒瓶假酒的民间都说上面有政策,下面就有对策。
3、一般人的思维都认为茅台酒倒出来就倒不进去了。但是到了不良商贩的眼中就有了对策。从警察抓获的不良商贩口中我们听到了答案。他就说了三个字。他们会使用一种工具“打孔器”。他们会在各地和酒店打好关系,回收茅台的瓶子。拿到手之后用打孔器在有商标的地方打孔然后把酒灌进去。
4、最后再贴上标签。这样一瓶假酒就出来了。因为成本低利润大所以很多不良商贩都看中了这一点,不惜违反法律也要做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假茅台,大家要买的时候去正规的商家购买,不要贪图一时的。之前就有人图便宜花三万买了两箱茅台酒,收到之后全是假酒。得不偿失,其实不仅是酒只要会收费很高的商品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。酒在酒桌上很重要要使用了假酒可不是只丢了面子。
三、茅台古法酿造工艺流程
每年端午的时候,一个新的茅台酒生产周期正式开始,今年的端午制曲,央视还直播了盛况。记得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。曲即曲药,曲药以小麦为原料,先将小麦粉碎,加入水和“母曲”搅拌,放在木盒子里,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。踩出来是这样的:
关于制曲,有过一段历史传说,感兴趣,可以了解一下。
制曲时间在夏天,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。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,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,可以加速淀粉、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。
小麦经过“踩曲”做成“曲块”,用谷草包起来,进行“装仓”。
大约10天后再进行“翻仓”,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,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。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。
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0℃以上,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-15℃;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,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,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。
在制曲过程中,黄曲所占的成分比较高,一般来说,发酵后的曲块分为黄曲、白曲和黑曲,黄曲是一般适宜的曲块,白曲是发酵不够的,黑曲是发酵过头的。
再过30~40天,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,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。在使用之前,要将曲块“切碎”,越碎越好。经过这样一番工序,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~5个月。
每年到重阳节,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——“重阳下沙”。茅台地区夏季炎热,酒醅温度高,如果淀粉含量高,收堆、下窖升温过猛,生酸幅度过大,对酿酒极为不利。重阳下沙既避开了夏季高温期,又避开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,这时期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山凝而暮山碧”,赤水河清澈见底,水质极佳。
关于生产原料的高粱和小麦,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经详细介绍过。
下沙的第一步是“润沙”,即用90摄氏度以上的开水清洗几遍(称发粮水),泼水时边泼边拌,使原料吸水均匀。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,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吸水。其实,酿酒真正需要水的,主要是在润沙阶段。其他阶段很少用到水。
上甑即将润好的高粱,装入甑内,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,圆汽后蒸料2~3h,约有70%左右的原料蒸熟,即可出甑,不应过熟。
将蒸过的高粱铲出甑内,由酒工用铲子不停地翻开,散冷,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。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。
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∶1,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,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,平均为高粱的10%上下。开始加曲,这次加的曲药,在10%左右。
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进行“收堆”发酵,即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。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,堆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,然后传递到外面。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。茅台型酒讲究高温发酵,一般外层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才结束这一环节,酿酒师把手插进堆子,依据烫手的程度进行判断。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,即可入窖发酵。
酱香酒酿造的三高之一:高温堆积,说的就是这个环节。
高温堆积发酵工序是茅台酒的独创,是工艺的核心。是糟醅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“二次制曲”的过程。
茅台酒高温大曲的曲糖化力低,并且几乎没有酵母菌。在堆积过程中,糖化酶的含量逐步增大,酵母菌数明显增多,达到每克数千万至上亿个。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有较大的差异,尤其是产酒酵母都是在堆积过程中富集的。
通过高温堆积,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,以达到代谢产物具备酱香突出,幽雅细腻、酒体醇和、回味悠长的目的。堆积发酵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产质量。堆积发酵好,酒的产质量好;堆积发酵不好,酒的产质量不好。
“开放式发酵”完成后,把酒糟铲入窖坑进行封存,即开始“封闭式发酵”。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——进入“窖期”。窖坑有3~4米深,能装15~20甑的酒糟。
大概一个月后,窖坑打开,开始“二次投料”,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,即按照1∶1的比例,加入新的高粱,继续上甑蒸煮。摊凉后加入曲药,收堆发酵,然后重新下窖。(这部分流程和前面部分类似)
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,只为增加发酵时间,裹挟更多微生物。
1个月后,开始第3次蒸煮,这时时间已到了岁末年初,这才开始第一次取酒。
然后,在进行摊凉、加曲、收堆、下窖、蒸煮和取酒的流程,如此周而复始,每月一次,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,共进行9次蒸煮(包括前两次不取酒的蒸煮),7次取酒,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8月,酒厂才开始“丢糟”。(翻沙酒就是用这个时候的酒糟加上新的高粱和曲药,酿出来的)
刚烤出来的轮次酒,具有刺激感,经过长期贮存后,口味变的醇和、柔顺、酱香也更加突出。贮存越久,茅台酒的酒体越柔顺,香气越幽雅。
每一次出来的酒,香味并不相同,茅台酒分3种酒体:酱香、醇甜和窖底。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,称为“大回酒”,第六次得到的酒为“小回酒”,第七次的酒为“追糟酒”。其中三、四、五次出的酒最好喝,一、二次酸涩辛辣,最后一次发焦发苦。但每一次的都有用处,出厂的就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。
第一年进行“盘勾”,就是按照酱味、醇甜、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,然后再存放3年。
3年后,按照酒体要求进行“勾兑”,即用几种基酒甚至几十种基酒,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出一种酒,形成一定的口味、口感和香气效果。勾兑一直是酿酒过程中比较神秘的工序,勾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,如同五行相克一般,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,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。
“勾兑”完成之后,最后一项工作是“调味”,一般用到调味酒(往往是年份老的酒)来进行味道的微调。
勾兑调味之后,酒还要分批次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,之后才能灌瓶出厂。出厂日期和勾兑批次,比如茅台酒,看到的每一瓶茅台酒瓶冒上的头两行数字就是这个原因。
茅台酒瓶怎么能灌进酒和茅台酒如何灌回去的问题分享结束啦,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?欢迎您下次再来哦!
 
 
					 
										